联系我们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中药大全

中药大全-茯苓

2021/9/4 15:06:33      点击:

中药材中什么是清热药?

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,称为清热药。

清热药性属寒凉,具有清热泻火、解毒、凉血、清虚热等功效,主要用于热病高热、热痢、臃肿疮毒以及阴虚内热等所呈现出的各种里热证候。

里热证由于发病因素不一,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,以及患者体质情况的特殊,因而里热证有多重类型的脉证表现,需要相应的选择针对性强的清热药去治疗。而清热药也各有所长,有的以泻火为主,有的以解毒为主,有的以凉血为主,有的以清虚火为主,这就需要在了解共性的基础上区别掌握其特性,才能恰当投药,当然也有少数清热药的功效较为复杂,同时具有凉血、解毒等几种作用,难于截然划分。根据清热药的主要性能,大体分为下列五类。

清热泻火药:能清气分热,对气分实热证,有泻火泄热的作用。

清热燥湿药:偏于苦燥,有清热燥湿的作用,可用于实热病症。

清热凉血药:主要入血分,能清血分热,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。

清热解毒药:有清热解毒的作用,常用于瘟疫、毒痢及痈肿、疮毒等热毒病症。

退虚热药:能清虚热、退骨蒸,常用于午后潮热,低热不退等证。

应用清热药时,应辩清热证属于气分还是血分,属实热还是虚热,并以整个病情来决定主次先后,如有表证的,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;气分热兼分热的,宣气血两清。

清热药性多寒凉,易伤脾胃,影响云化,对脾胃虚弱的患者,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;热病易伤津液,清热燥湿药,又性多燥,也易伤津液,对阴虚的患者,要注意辅以养阴的药,驱邪而不忘扶正。

对脾胃虚寒,胃纳不佳,肠骨易泻的要慎用。如遇阴盛格阳、真寒假热之证。尤须明辩,不可妄投。

使用本类药物,要注意中病即止,避免克伐太过,损伤正气。

本文主要介绍茯苓。

中药材茯苓

1茯苓的药用部位

      茯苓药用部位: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 Smilax glabra Roxb.的块茎。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

2茯苓的采收与炮制

     茯苓全年可采收,以秋天冬初采收较好。除去残茎及须根,洗净泥土,晒干;或新鲜时切成薄片,晒干。

3茯苓的性味

      茯苓性味甘、淡,平。

4茯苓的归经

     茯苓肝、胃经。

5茯苓的功效

      茯苓具有解毒,除湿,利关节等功效

6茯苓的应用和配伍

     1用于梅毒或因梅毒服贡剂而致肢体拘挛者。茯苓有解毒、利关节之效。可用较大剂量单用或配伍金银花、白鲜皮、甘草等,如复方土茯苓汤。

 2用于火毒、热淋尿赤涩痛之证。有解毒和除湿热功效。治疮毒多与金银花同用;治热淋可配伍木通、蒲公英等。

7茯苓的用法用量

茯苓用量15~60g

8茯苓提取物

      茯苓为原料,经筛选、提取、浓缩、干燥或不干燥获得的液态或膏状或固态混合物。

      茯苓提取物提取过程:茯苓→水提取浓缩干燥(或不干燥)茯苓提取物  

 茯苓提取物常作为医药,保健品,食品等行业的产品原料。

茯苓提取物可以应用于片剂,颗粒,粉剂等剂型产品生产。

9、文本摘要

    本草纲目》:“健脾胃,强筋骨,祛风湿,利关节,止泄泻,治拘挛骨痛,恶疮痈肿,解贡粉、银朱毒。”

《本经》:“主邪气腹痛......止痛,利小便,益气。”

    《本草备要》:治杨梅疮毒、瘰疬疮肿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