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中药的剂型分类
对于中药剂型的应用,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,有记载从商代用汤剂开始,各种剂型就不断出现了,直到宋代中药的剂型就已经系统化发展了。当时的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,将很多中药的验方统一起来,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,这个机构就是有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。
所谓“剂型”,就是中医药方剂的制剂形式。由于治疗经验的积累和临床证治的需要,长期以来,中医方剂已发展有汤、酒、茶、露、丸、散、膏、丹、片、锭、胶、曲,以及条剂、线剂等多种内服、外服剂型。不同的剂型在治疗中有不同的作用,这就要对中药剂型有充分的了解。
1、锭剂
把药物研成极细粉末,然后加进适当的粘合剂制成纺锤、圆锤或长方等不同形状的固体或半固体制剂,如紫金锭等。锭剂除了可以挫末调服或磨汁饮用,还可磨汁涂敷外部患处,因此也适用于内外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。2、片剂
一是服用剂量小,因为它是经过高度提炼精制而成;
二是片剂可以包衣,对一些味苦和味道不良的中药可以起到矫味的作用,对于一些需要在肠道中起作用而通过胃时不让胃液溶解掉的药物,均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;
三是片剂在制作时可根据需要标出药名便于识别。由于片剂的优点很多,所以中药被制成片剂的品种越来越广泛。
3、丹剂
将药物研成细末,精制成丸状、锭状的制剂。丹剂也有内服和外用之分。内服有玉枢丹(又称紫金锭)、至宝丹、天王补心丹等,外用一般以含有汞、硫等矿物药的细末为主,如白降丹、红升丹等。4、膏剂
5、散剂
分内服、外用两种。内服者指将处方中的药物研成粗末,用水调服,或者煎汤服用。散剂兼具汤剂的吸收快、作用迅速,以及丸剂的用量小、容易携带等特点,尤其适用于脾胃病的调理和某些急症的治疗,如平胃散、五苓散、行军散等等。除了内服之外,外科也常用散剂(研得极细)调敷,治疗体表局部病变,如生肌散、金黄散等。6、丸剂
蜜丸是以蜂蜜作为赋型剂制成的丸剂。它具有味甜、柔软、滋润、作用缓、易服用等优点,多用于慢性病及需要滋补的患者,如清宫寿桃丸、十全大补丸、六味地黄丸等。
水丸是以水作为赋型剂制成的丸剂。它具有易崩解、吸收快、药效迅速等优点,多用于病程短、病位浅的一些疾病,如感冒、泄泻等症。常用的水丸有防风通圣、清胃黄连及二妙丸等。
糊丸是用面粉或米粉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。一些含有刺激性或剧毒药物,要求在体内缓慢吸收时常常制成糊丸。糊丸质地坚硬、崩解迟缓,内服后既可延长药效,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。常用的糊丸有小金丹、醒消丸和犀黄丸等。
腊丸是用蜂蜡熔化后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。它释放徐缓,延长疗效的特点更为突出,比较常用的有三黄宝腊丸。
7、露剂
将配方加水蒸馏,取蒸馏所得的药液饮用,即为“露剂”。如金银花露、蔷薇花露等。露剂药力相对轻微,且多由芳香类药物组成,故一般适用于儿科轻症,或作为夏令饮料服用。8、茶剂
将药方配料轧成粗末,制成块状或粉末状剂型泡服冲饮。茶剂有时也可以加进茶叶同制,服用时仅用沸水冲泡即可,饮用极为方便,有的也可煎服,如午时茶等。9、酒剂
将配方浸入酒中,经过一定的时间,待药性浸出于酒然后饮用的一种制剂。酒剂古称“酒醴”,俗称“药酒”。由于酒本身有活血舒筋之功效,因此多适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,如虎骨木瓜酒可治疗关节痛、屈伸不利等。10、汤剂
- 上一篇:服用中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?都有哪些禁忌? 2018/5/14
- 下一篇:煎煮中药的正确姿势,了解一下 2018/5/10